發表時間:2019-12-26 點擊量:
目前豬肉價格連續15周爆漲,相應的就是成本的不斷高漲,不光餐飲人們叫苦不迭,消費者們也在抱怨如今豬肉吃不起了。隨著餐飲進入微利時代,高昂的成本無時無刻不逼著餐飲人們尋求更具性價比和更好的替代品。人造肉無疑的成為了今年最熱的話題之一。先是一系列驚人的新聞:巴菲特入股、李嘉誠投資;再有人造肉Beyond Meat股價飆升37%,一個月大漲460%;肯德基人造雞肉5小時售空;而在中國,在網上售賣的“人造肉”月餅,上線僅3分鐘就被搶購一空。品牌+資本,人造肉真的將迎來新一輪風口?
今年漢堡王就與硅谷的創業公司Impossible Foods合作,首先推出了人造肉漢堡——“不可能皇堡”。這款全素漢堡主要以大豆蛋白替代了肉類蛋白質,還加入了從植物中提取出的血紅素,使其從外觀、口感和味道上都可以和牛肉以假亂真。
盡管聽起來十分具有科技感,但事實上,“人造肉”在國內實際并不罕見。中國傳統的人造肉也是一種豆制品,以素雞為例,將豆皮堆疊后卷成筒狀,再用細繩固定,經過蒸煮、定型、晾干,之后在烹飪過程中加入各種調味料,掩蓋豆腥味,并模擬雞肉的口味。
傳統人造肉之所以稱為“肉”,并不是因為長得像肉、或吃起來口感像肉,而是因為其所含的大豆蛋白和動物蛋白一樣,都屬于容易被人體消化利用的優質蛋白。由于除去了絕大部分油脂,保留了全部的大豆蛋白,使得傳統人造肉具備了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特點。
而目前流行的“人造肉”,在成分來源、工藝水平和風味上都體現了更高的科技水平,可以理解為2.0版的素肉。
資本市場,人造肉概念股已經飄紅好幾個月。
農業投資機構Agfunder顯示,2018年創新食品領域融資額達5.16億美元,交易數量同比增長140%。其中,Impossible Foods已完成超過6.875億美元的多輪融資。
另外,英國銀行巴克萊5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預計10年后全球肉類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4萬億美元,其中“替代肉類”的市場占比將從目前的不到1%提升到10%,即1400億美元。
人造肉是高附加值產品,目前,國內食品工業連續多年增長放緩,人造肉正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增長點。
從食材成分上來說,“人造肉”是由黃豆中的血紅蛋白構成,并在其中添加了一種類似血紅素的物質——Heme,是肉的“仿照物”。與普通動物肉相比,“人造肉”培育周期更短,原料食材較短的培育周期,使得“人造肉”能夠保證源源不斷的供應量。
從食材口感上來說,人造肉在口感、質感上,都與一般牛肉十分相近,并且在形態上也能釋放類似血色的色澤。也正因為如此,“人造肉”不會像傳統肉類一樣受“豬瘟”、“禽流感”、“瘋牛病”等突發疫情的影響,從食材安全的角度考慮,供應會相對穩定一些。
但受限于技術,目前的“人造肉”大多以肉餡、肉餅、肉腸形態出現。由人工手段培育出的真肉,減少了普通肉中常見的細菌,但人造肉可能避免傳統肉制品中攜帶的病菌,可是試管中培育出的肉會不會帶來新的危險呢?
這些都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雖然“人造肉”產品已經面世,但作為一個行業,還處于初始階段。消費者對于人造肉的看法,大多還停留在“素食”的概念上。從市場角度來說,“人造肉”處于普及率還很低的狀態,但資本已經先行一步,將其當為一個風口。
雖然有技術傍身,但“人造肉”始終是一種食材,安全、好吃、平價才能真正走進大眾的餐桌。是風口還是泡沫,相信再等一等,市場會給出最終的答案。
Copyright ? 2014-2019武漢七境堂廣告有限公司 鄂ICP備19029908號